2021-10-14
当我们说自己终于做出了一本理想中的立体书时,这个“理想”到底包含了些什么?
优秀的内容?
翻阅舒适的纸张?
突出主题的精美装帧?
有竞争力的价格?
内容为王,好内容永远是最本质的追求,是书的灵魂所在,是读者买账的关键。
纸张、装帧、工艺等载体层面的东西是编辑“审美权力”的体现,作者决定了内容,而编辑则要来决定这些内容如何化身为书。
价格……最关心它的是读者,反过来它也代表着成本,制约编辑的天马行空。
一个成熟编辑的工作,就是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,在有限的预算内,做出一套各种意义上的好书:好的内容、合适的呈现方式、差异化的版本、平易近人的价格、令人满意的销量和评价。
从头到尾策划一本书,在前期的版权、译者,后期的营销、渠道这些环节中的问题,因人不同而充满随机性,其实更多表现为“沟通的艺术”,解决它们对编辑来说是“各凭本事”。而在设计与印厂环节中,虽然也免不了与人交往,但落到纸间的问题直接又确定,是标准的“一种本事解决一个问题”。比起其他的天时地利人和,在这里总是有些标准可循,
而一个正在成熟中的编辑,最适合着手加强的,就是在自己最能抓住的环节,不只是在审美角度,而是在最基础的印制知识角度,形成自己的判断。